返回

大秦帝国(精华版)(全5册)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十六章 连横奇对 一、张仪的声音振聋发聩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”后边黑矮胖子哈哈大笑:“我等冒昧,尚请先生见谅也。”张仪心思机敏,恍然大笑一躬:“张仪多有不敬,秦公恕罪。”嬴驷双手扶住张仪笑道:“不入风尘,焉知英雄本色。来,先生请。”说着亲自来扶张仪。张仪拱手笑道:“秦公若再多礼,张仪不自在了。秦公请。”

    到得灯火通明的大殿,嬴驷请张仪坐了上位,自己与几位大臣拱着张仪坐成了个方框。张仪不禁心下一热,觉得自己让秦国君臣等候了半日有些过分,拱手笑道:“张仪狂放不羁,为等朋友辞行,教秦公并诸位大人空等半日,多有唐突。太傅年高,太子年少,均未进食,张仪委实不安。”

    嬴虔大笑:“算甚!打起仗三天不咥都是有的。”

    嬴驷笑道:“我等先说,厨下便做,好了就上。”一摆手一个老内侍匆匆去了。嬴驷回头道:“先生认识一番。”遂逐一介绍了几位大臣。到司马错时,张仪站了起来深深一躬:“张仪生平第一次谈兵,便被将军断了条腿,张仪敬佩将军。”司马错连忙站起还礼:“先生疏忽而已,司马错何敢当也。”张仪慨然笑道:“张仪狂傲,自司马错出而知天外有天,岂能不敬佩将军?”

    “先生见事透彻,昨夜可是大显威风也。”樗里疾适时插上。

    嬴驷肃然作礼道:“敢请先生为秦谋划,不吝赐教。”

    张仪成算在胸道:“目下之秦,首要压力自是合纵。然则,长远看去,合纵仅是真正抗衡之发端,远非根本也。以秦国论,既要破除合纵封堵,更要立足根本抗衡,不能跟在六国之后疲于奔命。此为抗衡总纲,总纲之下,秦之每一对策都要立足主动,变后发制人为先发制人。”寥寥数语,嬴驷君臣无不点头。

    嬴虔先拍案赞叹:“先生料理得清楚!愿闻应对之策。”

    “应对之策四:一曰连横,二曰扩军,三曰吏治,四曰称王。”

    “愿闻其详。”嬴驷膝下向张仪座案移动,生怕听不清楚。

    “先说连横。六国为南北,南北封堵,是为合纵。秦与六国为东西,东西连接,是为连横。连横方略,是秦国东出之破交战。唯其如此,连横之要义,在于将六国看成一个可变同盟,而非永恒铁盟。实施方略是:与六国展开邦交斡旋,不断选择其薄弱环节渗透,与一国也可两三国也可,结成暂时盟友,孤立攻击最仇视秦国之死敌;逐一瓦解其盟约链条,直至整体瘫痪合纵同盟。根本而言,秦乃深彻变法之新兴大国,山东六国乃法治落后之群;新旧两制,水火不容,势不两立,任何一国都是秦国敌人。山东六国所以能闻所未闻地迅速结成盟约,其根本在两制之别,而不在六国卑秦。正因如此,秦国不能对山东六国抱任何虚幻之想。实施连横,必须无所不用其极。力行连横,合纵必破!此其一也。”

    “妙哉连横!先生与苏秦真乃棋逢对手,旷古奇闻也!”

    “且听先生下文。”嬴驷摆手制止了樗里疾赞叹。

    “再说扩军。合纵既立,秦国必有大战恶战。从根本说,非战场胜利不足以大破合纵,不足以连横立威。秦国只有不足十万新军,远不足与六国联军长期抗衡。连横之力,大约可保秦国一年之内无大战。一年之内,秦国若能成新军二十万,连横威力便当大显。”

    嬴虔的军事直感极为敏锐,拍案高声道:“先生大是!老夫招募兵员,国尉只管练兵便是。”一向沉稳的司马错也慨然拱手:“君上,先生之策深谙兵道。有太傅鼎力扶持,臣若一年不能成军二十万,甘当军法!”

    嬴驷已经冷静了下来:“听先生下文,完后一体部署。”

    “其三吏治。秦国变法至今,已经三十年。当初之秦公商君,开创大政,收复失地,未及整肃内政,朝野渐有积弊之患。奋发惕厉、法治严明之气象已经有所侵蚀。在六国官场,张仪多次遭遇不测之祸,深知吏治积弊乃国家祸根。一国为治,绝无一劳永逸之先例。代有清明,方可累积强大国力,完成一统大业。六国合纵成立,秦国暂取守势。若能借此良机扫除积弊,修明法度,刷新吏治,振奋民心,如秦孝公借守势而变法,使秦国实力更上层楼,则秦国大有可为也!”

    座中尽皆肃然。准确地说,是由惊讶而沉默。

    张仪鲜明地将吏治作为治内大策提了出来,座中君臣确实一时愕然。秦国吏治有那么令人忧虑?若像山东六国那样轰轰烈烈当作变法来推行,秦国还能全力对付合纵?另一层更深的疑虑是:整顿吏治会不会改变秦国法度?秦法威力昭彰,已经成为秦人立足天下的基石,秦国朝野对任何涉及商君法治的言行,都是极为敏感的。事关政事,主持国政的上大夫樗里疾特别上心,嘿嘿笑道:“果如先生所言,整顿吏治当如何着手?”

    张仪何等机敏,哈哈大笑道:“张仪志在维护商君法治,岂有他哉!方略十六个字:惩治法蛊,震慑荒疏,查究违法,清正流俗。”樗里疾不禁拍案赞叹:“先生十六字,可谓治内大纲也。改日当登门求教。”座中顿时轻松起来。

    “愿闻先生第四策。”嬴虔着急了。

    “此时称

第十六章 连横奇对 一、张仪的声音振聋发聩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